异地就医全国“一卡通”获评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

作者:huangbo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-04-26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80

 4月22日,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,人社部申报的异地就医全国“一卡通”案例从147个案例中脱颖而出,获评为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。

本次推介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,向71个部门、37个地方征集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成果,截至2018年3月13日,共收到初审合规申报成果147个,经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委员会评审,遴选出30个最佳实践成果入围。

本次评选活动旨在通过典型引路、示范引领,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,各地区、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快推进电子政务,特别是在互联网+政务服务、政务系统整合共享、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打破信息壁垒,促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,提升服务效率,推动形成良好的发展导向和社会氛围。


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作为特邀嘉宾,在推介活动的第一板块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部分,比较了持卡直接结算与传统手工报销为群众带来的便利,演示了异地就医全国“一卡通”运行的现状,介绍了社会保障卡的发放、应用情况及第三代卡设计思路,并现场邀请与会嘉宾赴人社部展台参加电子社保卡首发活动,体验数字时代的便利。

 

解决异地就医三痛点


据介绍,此前,我国虽已普遍实现本地持卡就医结算,但异地看病仍主要采用事后报销方式,需先垫付资金,再回去报销。痛点有三:

 

1需先垫钱;

 

2报销来回奔波;

 

3审核难,假发票不易鉴别、等待时间长等。

 

实现“一卡通”后,已备案人员凭异地就医的唯一身份凭证——社会保障卡,以医保身份入院登记,出院时仅需支付个人需负担的部分就能完成结算。通过跨地区的清算机制实现结算资金流转,形成“人员便利走、数据网上跑、资金后台结”的便民服务格局。


人社部信息中心负责人说,“ 异地就医全国“一卡通”改变了过去异地就医先垫付后报销的流程,使参保人享受到与本地就医同样快捷、方便的即时结算流程,实现了让群众“少跑腿”、让患者“少垫钱”,是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重要体现。”

 

支持四类人员

 

异地就医全国“一卡通”以金保工程国家平台为中央枢纽,用“一根针”,穿起了全国所有省份、全部400个统筹地区,以及众多定点医疗机构的“线”,实现跨省一卡通、主要信息秒级传输、标准规范全国统一、结算交易真实可信、服务支撑体系全国统一。

 

支持4类人员——

 

1异地安置退休;

 

2异地长期居住;

 

3异地长期工作;

 

4转诊转院。

 

目前,北京、上海已将本地所有有床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入网。据了解,截至今年一季度,全国跨省异地就医集中备案人员超过240万人、入网定点医疗机构近9000家,每周约有2万人次出院结算、累计结算超过30万人次,参保人平均每次住院减少垫付1.6万元。